close

#冷思考:這世界太莫名奇妙我用思考求生(下篇)

學會傾聽,在反駁模式裡人是不會傾聽的

「在不了解或了解的不夠多的時候,我們總是習慣用情緒來取代思維」

當身處在反駁模式裡,人是不會傾聽的…「等五分鐘再說」可以和緩心緒,幫助解決當下面對的問題。

 

作者舉 佛萊德 的一個親身例子:在一次的機會佛萊德參加了一場演講會,過程中由於不同意演講者觀點,心裡開始反駁,結束後他衝向講者表達對演講內容的不滿,此時演講者對著佛萊德說,先等個五分鐘再說;五分鐘之後,佛萊德的怒氣消了,當下他了解了為什麼演講者為什麼要他先等五分鐘再說,因為在氣頭的當下不管演講者做如何解釋,佛萊德都聽不進去的,所以後來佛萊德將「等個五分鐘再說」當成了自身的座佑銘。

 

另一個例子:
有一次作者在瀏覽一個教派信徒的部落格時,看到一篇激烈遣責的文章,表現出了很差勁的邏輯跟錯誤的信念,作者思考後得出一連串可以完全反駁回擊的論點,但此時此刻他卻停手了…停手是因為他太氣憤到手在抖無法打字…所以當下他沒的選擇,必須
暫停五分鐘,就在休息的時候他領悟到什麼了…他領悟到自己變成什麼了…他並沒有拿出對此文章密切的關注跟投以深刻的同理心。如此不就跟讓他氣憤的的文章作者沒有二樣。

於是他收手了,關掉電腦,從此不再瀏覽該部落格「等五分鐘再說」,解決了作者當下所發生的問題

 

了解內部小圈圈的致命吸引力

小圈圈之所以這麼吸引人,是因為人們存在著「進入身邊特定小圈圈的慾望,以及被排除在外的恐懼。」

在我們身處的週遭無論是上班工作環境、或是平常的個人生活,到處都充滿著大大小小的社交圈,人們也會選擇和自身有利益相關的社交圈加入。
書中作者將社交圈的運作,區分為” 腐化的內部小圈圈” 跟 “健康的社團”。
至於如何作分辨呢? 有一個方法很簡單有效,就是看他們對思考抱持什麼樣的態度

分享一個博士群組的故事…
昨天晚上我為了增加學識,加入了一個博士群組裡,有一天當中有一個人提出了一個問題?
「如果一滴水從很高很高的地方自由落體下来,砸到人的話,那個人會不會被砸傷?或砸死?」
此時,群裡一下就開始熱鬧了起来,大家提出各種公式,各種假設,各種阻力,重力,加速度的討論,足足討論了近一個小時。
這時,我默默的問了一句:你們没有淋過雨嗎???
群組裡,突然一陣寂静........
然後....
 

然後....我就被踢出群組了......

請問,如果是你來判定,這個博士群組屬於腐化的小圈圈,還是健康的社團?    
內部小圈圈之所以被視為腐化,是因為它不承認自己的觀念有問題,也不願意接受外來的觀點。

關於社交圈的思考

「真心想要思考的人,必須發展一些策略來辨識最微妙的社會壓力,對抗來自內團體的牽引,以及對於外團體的厭惡。」

舉個例子來說明:
我經常參加過去幾個老東家同事私下辦的聚會,我特別喜歡跟這些老同事聚在一起的感覺,會有一種時空的錯覺,彷彿我從沒離開過這些公司。在聚會時大家閒聊八卦有時難免會聊到公司內的幾個小圈圈發生的問題,做的一些不合理的事… 本來也只是感覺到很有趣,還能有機會聽著老東家發生的趣事…
但也是偶爾也會對其中內容產生一些疑問,比如說對方做的這些事是否背後其實是有合理原因的,當我心中產生這個問題時,請問我應該針對這些疑問提出詢問嗎?  

我想這是許多人都會面臨到的抉擇思考問題,想要在身處的社交圈裡保有良好的關係,在當你的想法是與團體裡想法意見相左時,這時你所要表達的言論需要有一些適宜的策略包裝,也考驗著你對團隊裡微妙關係變化的觀察力。
「想要思考的人必須練習保持耐性,還要駕馭恐懼。」

最後分享作者提出的思考者檢查表:(我有略作調整簡化內容)

一、當你情緒激動又要回應別人話語時,先等五分鐘再說。
二、不要為求勝而說話,透過辯論作價值學習。
三、線上或線下,都儘量避開煽風點火的人。
四、請記得,你不必靠著回應別人都在回應的事,來彰顯你的心智正常。
五、承上;若必須如此才能維持你在社群的地位,這時你該領悟到…那裡不是個社群,而是內部小圈圈。
六、找出那些意見與你相左,但最好、最公正的人,觀察他們都在說什麼,在一段時間內,先不做回應。
七、要有耐性,並盡你所能的誠實評估引起你反感的事。
八、注意你的「詞彙濾網」將你的注意力往那裡引導。
九、試著用別人的語言來描述他們的立場。
十、要勇敢。

     (完)

 

arrow
arrow

    蔡景文-文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