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D TALKS 說話的力量 (一)
- 一場精采的演講能夠觸動整室聽眾改變他們的世界觀
- 一場精采的演講能比任何書寫形式的呈現更具撼動力
TED CHRIS ANDERSON
【TED可能劃下句點的那一天…】
TED 原是一年一度在加州舉行的研討會,由建築師里查-伍爾曼創建;每年約有800位來自各地的創業家、各界頂尖人員參與。
後來里查過世,2001年由克里斯(現任TED總裁/首席策展人)接下,當時TED極可能隨著創辦人里查過世而就此結束,克里斯只有一個機會,就是在最後一場TED演講時間(18分)來說服大家繼續參與。
但其實克里斯並不是一位天生的演講好手,事實上他緊張到不行甚至無法站立…於是他拉了一把椅子在台下坐下來,開始對大家演講:
「其實我正面臨極大的事業失敗(創立15年的企業目前正面臨倒閉),但在心理上維一能給予支持的,是沉浸在一個思想與點子的世界裡…而這個世界就是TED的世界,來自各領域的思想與點子分享交流的獨特場合,所以無論如何我都會盡全力的存續TED的最佳價值。這場研討會為我們提供這麼多的啟示與學習,所以無論如何我們都不能讓它終止,不是嗎?
在簡單真誠的演述完成後一位坐在中央的聽眾起立鼓掌(亞馬遜創辦人 貝佐斯),接著所有人也起立鼓掌… 200多位與會者承諾購買明年的TED入場卷,延續了TED的生命。
這一場,沒有投影片,沒有好口才,甚至連服裝都不及格(牛仔褲+皺皺的襯衫)… 但是成功了,為什麼呢? 全憑藉著一個信念跟一片真誠。
一個信念跟一片真誠,正是TED 演講的精神中心;一場有影響力的演講,唯一重要的不是在信心、台風、或演講技巧,而是一個信念的傳達,一個可以呼應或影響人們腦袋中思想的信念,而真誠的表白是不可或缺的助劑。
為你的演講建立好主軸
主軸即是你想要傳達給聽眾的核心思想;包括演講主題、內容、分享案例…都不應偏離主軸太遠。
演講的目的是說有意義、有價值的東西,但很多演講沒能做到這一點,演講人說了很多,但沒能留給聽眾值得永銘於心的東西,會發生這種不幸通常主因是演講人沒有設立好演講主軸。有主軸,才能成功將所有演講片段有效串聯起來。
例:
- 沒有主軸的演講開場:「我想和你們分享我最近旅行南非的一些體驗,接著分享我在人生路上的一些觀察…」
- 有主軸的演講開場:「最近在南非旅行的時候,我對於陌生人有一些新的經驗心得,你何時可以信任陌生人,何時絕對不能信任陌生人。我來和各位分享我的兩段不同的經驗…」
有主軸的內容,更能吸引聽眾,將想要傳達的思想進入到聽眾的腦子裡。
克里斯 在人生最重要的一場TED充份傳達對TED延續價值的信念,以最直接坦誠的方式陳述目前遇到的現況,至終獲得在場會員的支持,TED得以延續並繼續發揮價值。
- 練習:試著用不超過15個字來濃縮你的主軸。
- 主軸不能太過乏味,例:「努力的重要性」即不夠吸引人。
- 受歡迎的演講主軸都含有出乎意料的元素,例:「更多選擇其實令我們變得較不快樂」、「脆弱其實是珍貴的,不需要隱藏」
從主軸到結構
別把你的演講架構成講述一個課題,而要架構成闡述一個思想。為什麼呢?書中提出精闢解答:
「以課題為導向的演講從道德說教出發;以思想為導向的演講從好奇心出發。」
「課題通常只是在揭露問題;而思想總是在引導解答。」
「課題說的是:這很可怕,不是嗎? 思想說的是:這引人關注,不是嗎?」
演講的時間通常有限制,不論時間的長短都要做好一個起始點:有效聚焦;只有涵蓋一定的、有限的範圍,你的演講內容才能有足夠深度而吸引人」。
以開場自我介紹為例,起始就要先思考:「我應該要聚焦在那個層面,才能使我的自我介紹有多一點深度?
大部人在做自我介紹時,都會習慣介紹自己人生的幾個階段的事,但自我介紹層面太多反而會失焦,聽眾會抓不住內容,記不得你是怎樣的一個人。
如果換個方式,先設想好想要讓聽眾認識我的那一個層面,比如一開始就跟大家介紹:「我是個創新家…,我做過那些創新…,這些創新帶來了多少效益…」,如此聽眾就會記得…你是個創新家,自然就延申記得你創新過那些事…。
敘事,都需要有個主軸;不論是溝演、自我介紹…甚至是講課、企劃案撰寫…都需要圍繞在一個想要表達的主軸上,才能使聽的人、看的人有效接收到你所有傳達的內容,印象深刻。
與其多,但記不住;不如少,但印象深。在一切結束後聽眾能記住那些,帶走那些,才是最重要的。
(待續…)